熟悉的陌生人

People are strange when you are a stranger.

村上春树引用的这句歌词,让我多少深入地想了一些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这篇文章并非要阐述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工作等利益相关方面的问题,而是希望能简单表达由此造成的遗憾和期望。

我想首先需要对陌生人这个词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重新定义。
前一篇文章已经论述过:一个通常的人性格仅仅是他的家庭/经历塑造的产物
而其中家庭/学校/社会给一个人带来的所有经历,可以说是这个人掌握的信息。
带来信息不对等的因素主要有两个:

  1. 经历的各不相同
  2. 资源分配的不平等

第二个因素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第一个因素的加深
例如:贫困农村的孩子和发达城市的孩子所获得的教育资源极其不对等,更重要的是,这种不对等在离开学校之后在很大程度上将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
如我,此时听着音乐写着博客,父母已经熟睡,他们不懂电脑,不懂网络,而这就是一种单方面的严重的信息不对等。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并非是父母奔波劳苦太匆忙,没有时间学习新的事物。而是由于老一辈人经历的信息已经固化了他们的思维,他们其实有强烈的熟悉新事物的愿望,哪怕能正确发送一条短信心里都很开心,但信息不对等造成的现实却是:对一个遥控板也要裹上丑陋的塑料的他们来说,手机上每一个按键每一个选项都能给他们带来比生活操劳更令人不安的艰难。
他们已经困在自己的信息里,尽管不尽人意,但也好歹习惯了。
信息不对等在大部分情况下会造成的是缺胳膊少腿般的不可逆的缺失,而不是简单的缺少信息/时间及不了解。
或者说,当一个人的信息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很容易形成一个封闭的壁垒,也眼红,但无奈,而不自觉。
所以,当我重新考虑陌生人这个词时,不得不承认在某些令人不安的层面上,我的父母较之我的同学/同事对我更陌生。
反而,相对于世界的繁大而言,通过社交网络等渠道,又由于社交网络中观看的人大多是昔日的同学朋友,从信息的角度来说,不对称应该并不严重————如果大家发布的状态文过饰非的情况不严重的话。
事实并非如此。
即使在一群相熟的人群中,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仍然十分严重。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以前也提到过:
决定关系能否建立的是:不同态对美好的认同有多少重叠或能相互感受并欣赏。
决定关系能否维持的是:不同态的学习能力和方向是否同步。

就是说,尽管作为生活经历多少有些重叠和了解的一群人,信息的相似度也相对较高,但由于每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方向不相同,最终造成的就会是一种代沟式的信息不对称。
代沟不一定非要是年龄的差距,还可以是生活态度,思考方式,生活水平,家庭和事业等等。
所谓熟悉的陌生人,就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现实结果。

表达过同样的困惑的人和情形很多,我来北京之后,一个哥们儿问说:随着时间推移,会不会变得没法沟通。
终其究竟,人生是一段只有一次的信息经验的整体,我在陌生的城市,身边却是此时此刻最不陌生的人群,人生的幸福和苦痛之处就在于,我们需要不停地接受从陌生到熟悉再从熟悉到陌生的各路感情,在我还未落入我的壁垒之前,我当希望我能学会更多的坦诚,以便留住更多的熟悉,向已陌生的赎罪,对我自己而言,这个壁垒最好是最终不能得以封闭,我目所能及的我的生活,都建立在这番愿景之上。